“有了專用道和防護欄,騎車過橋很安全,也很方便。”近日,市民譚女士騎著電動自行車平穩地通過季華大橋時,不禁為大橋上新建成的自行車及電動自行車專用道點贊。如今的季華大橋,兩條長度各1233米的自行車及電動自行車專用道宛如綠絲帶鑲嵌在大橋兩側,成了季華路上的一道風景。
這條專用道的建設,是佛山交通部門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大力開展“暢通工程”的一個縮影。在剛剛落幕的2021年度佛山口碑榜發榜盛典上,市交通運輸局榮獲行政服務最佳口碑單位、“為民辦實事”最佳口碑服務案例兩項榮譽。這正是群眾對交通工作的一種認可。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2021年,市交通運輸局在“外聯內通”上不斷下功夫,通過全面開展交通大建設、全力辦好交通民生實事、扎實開展交通行業治理等措施,進一步完善了全市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讓市民出行更加暢通高效、綠色便捷。
交通建設火熱
提升互聯互通水平
2021年全市交通運輸工作會議提出,2021年,佛山要全面掀起交通大建設熱潮,大力推動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在航空、高鐵、水運和高速公路等多個交通領域發力,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9月29日,繼今年4月廣佛肇高速全線建成通車后,其佛山段剩下的三水城東站、興業站也正式通車試運營。這條高速向東連接廣佛肇高速廣州段,可快速到達廣州主城區及花都區;向西與廣佛江珠、佛清從、廣州繞城高速互聯互通,并順接廣佛肇高速肇慶段、肇慶大旺至封開江口段,與廣西境內路網相銜接,直通大西南。
——9月30日,繼今年2月主線和C匝道通車后,番海大橋工程順利完成第二階段剩余工程,全線開放通行。該工程是粵港澳大灣區和廣佛同城建設的省重點項目,位于南海區三山新城南側。大橋建成通車,為廣佛兩地迅速融入大灣區1小時通勤圈加速,也促進佛山市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和廣州南站片區產業崛起。
——9月30日,高明大道下六村橋主線正式建成通車。下六村橋位于高明中心城區,是高明大道的一個節點改造工程,建成后將徹底解決秀麗河橋涵的瓶頸阻水問題,改善當地群眾的出行環境。
……
一個個交通項目建成通車,正是佛山掀起交通大建設熱潮的最好見證。
數據顯示,2021年,全市交通運輸固定資產投資項目310項,總投資326.58億元。其中,佛山負責實施項目306項,年度投資計劃303.34億元。前三季度,佛山實施的交通運輸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15.2億元,完成進度計劃的102%。除已完工的番海大橋和廣佛肇高速,一環西拓、季華路西延線、塘西大道三期及南延線、廣佛大橋系統工程、珠江大橋放射線接廣佛新干線(廣佛出口放射線二期)等在建項目也正在加快推進。廣佛新干線高速公路、南海至新會高速、廣佛肇云高速、佛中高速等一批高速公路也在抓緊開展前期工作。
2021年9月30日,番海大橋工程順利完成第二階段剩余工程,全線開放通行。/市交通運輸局供圖
交通建設帶來的喜人變化,從城市一直延伸到鄉村。經過多年發展,佛山“四好農村路”建設已形成特點和優勢,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繼今年7月佛山獲命名2021年度廣東省“四好農村路”示范市后,11月又獲評“四好農村路”市域示范創建突出單位,高明區也獲評“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
推進暢通工程
保障交通出行品質
民心所向,政之所往。2021年7月20日,佛山印發《城市“暢通工程”兩年行動方案》,聚焦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城市交通擁堵問題,部署了17項工作舉措、91項具體任務,旨在打通城市交通痛點,實現“暢通出行,市民滿意”的美好愿景。
市交通運輸局作為“暢通工程”的牽頭單位之一,把這項工作作為推進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重要舉措,作為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有力抓手,對照任務清單全力推動并狠抓落實,取得顯著成效。
文華北路北延線開通,有效緩解了佛山大道、桂和路等南北干線的交通壓力;南海區華成路的打通,提升了片區路網微循環能力;順德區環湖路南段全線貫通,將順德新城區與南方智谷連成一片,進一步完善了區域路網……打通“斷頭路”,提升路網的連通性、可達性,是全市交通部門的重點工作。截至12月初,全市已打通城市內部“斷頭路”29條,剩余6條基本處于收官階段,可確保在12月底前完成打通35條“斷頭路”的任務目標。
在交通擁堵點治理方面,全市交通部門聯合交警部門,按照“一堵點一方案”的部署,以“短平快”措施為主開展精細化治理。目前,全市已對85處交通擁堵點實施了綜合治理,剩余11處均處于施工階段,年內可以完成。
如今,市民駕車經過佛山大道瀾石路口,車輛等紅燈時間從原來的一分鐘縮減為約20秒,路口整體通行效率比優化改造前提升了50%。目前,該路口的人行天橋項目正在火熱建設,預計2022年春節前完工并投入使用,屆時取消信號燈后,該路口將進一步提速。
這樣的治理成效,在全市五區都能看到,曾經的“堵點”正在一個個變“順”。在禪城,通過實施高峰期動態管控、道路改造、啟用新公交站等措施,市一醫院、市中醫院周邊路段交通擁堵情況得到緩解;高明區完成了怡樂路-沿江路口、高明大道、滄江路-大德路口等8個擁堵路段的治理;三水區對口岸大道-錦江路口、三達路寶南大街等6個擁堵路段進行“微改造”,提升了道路的通行能力;順德區通過優化新城路右轉325國道匝道、打通新城路(環湖路-南國路)等措施,完成了23處擁堵點的治理;南海區已完成桂城街道東平路-華翠南路路口等22處治理任務。
另據工作部署,“強化公交優先,推廣綠色出行”也是“暢通工程”的重要內容。佛山通過全面加強公交基礎設施建設,有效保障公交優先和慢行交通路權,逐步構建“軌道+公交+慢行”的一體化綠色出行體系。
截至12月8日,全市已經完成公交場站建設10.67萬平方米,處于開工階段的還有1.5萬平方米,為后續公交線網優化布局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建成自行車及電動自行車專用道里程為296.3公里,正在開工的里程為420公里,年內可完成預期的600公里目標。
提高治理水平
助推城市形象提升
禪城瀾石大橋下,以往被橫向的機動車道分成南北兩塊、顯得狹小陰暗的空地,如今變得干凈敞亮,新建了時尚新潮的滑板運動場和文化廣場;佛山一環桂城段橋底,昔日荒草叢生、人跡罕至,轉眼變成了景觀靚麗、設施齊全的運動休閑打卡點,受到市民追捧;在廣佛路、穗鹽路,曾經堆滿廢土、空間狹窄的橋下空間,經過土方清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等改造,不僅建成了實用寬敞的停車場,還巧妙搭配柔和的燈光,成為供市民參觀、游玩的特色景點……2021年以來,佛山推動橋下空間管理利用不斷加速,促使越來越多橋下空間脫胎換骨,成為交通美化城市、便民利民的新亮點。
這得益于路域環境整治攻堅戰。2021年初,市交通運輸局牽頭聯合多個部門成立重點路段及出入口環境整治檢查工作專班,對佛山905公里重點路段及51個重點出入口開展環境整治專項檢查。
重點路段及出入口是一座城市的臉面,是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其環境整治工作事關城市形象、經濟發展、民生改善。
經過前三季度的整治,全市重點路段及出入口煥然一新。如今,佛清從高速佛高區樂平出入口,綠油油的草皮已覆蓋原來裸露的泥土地,球型紅繼木、紅絨球等花木點綴其中,非常靚麗。
路域環境整治攻堅戰只是加強交通行業治理的舉措之一。
2021年,全市交通運輸部門在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也全面加快各項治理工作:推進“平安工地”“品質工程”創建活動,嚴把工程質量監督和造價審查關,引領工程品質提升。富龍西江特大橋工程項目入選交通運輸部“平安百年品質工程”第一批創建示范項目;全市1074座重點橋梁落實“橋長制”;全力推進系統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風險重點任務,144個道口“一清一燈一帶”整治、91個“平安村口”建設、2處穿村過鎮路段整治完成率均達100%;對全市10處道路交通安全隱患路段開展整治,加快對安全隱患橋梁的改造加固;大力開展客運市場、貨運行業亂象、公路路域環境、港口水路市場等執法專項整治,確保交通運輸市場秩序持續穩步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