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萬畝的三水云東海國家濕地公園旁,一個瞄準高端醫藥、高端器械、高端醫療等新興產業重點項目的新產業平臺——云東海生物港準備起飛,定下了力爭到2025年實現產值超100億元,到2035年實現產值超1000億元的發展目標。
這塊熱土上,佛山市、區兩級正共建國資運營平臺進行投資開發。今年11月,市國資系統設立佛山市云東海生物港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作為云東海生物港的開發及運營服務主體,通過土地一、二級開發聯動,提供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和招商運營服務。目前,首宗108畝商服(商?。┯玫匾雅馁u成交,很快有一批優質產業項目將簽約落戶。
這張產業藍圖正在加快落地,背后蘊藏的是市國資系統持續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巨大能量。近期,市國資系統改革動作不斷,已確定佛山市公用事業控股有限公司將改組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佛山市路橋建設有限公司將改組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
星河燦爛望北斗,勇立潮頭逐浪高。站在“十四五”開局之年,佛山相繼提出一號改革工程、“515”戰略目標,擘畫了一張城市發展的美好藍圖。作為推動城市發展的重要力量和城市保障的主力軍,國資國企使命在肩。佛山市國資系統正圍繞新的城市發展戰略,落實做強做優做大國資國企的總體要求,找準新的發展定位,開啟新的改革試點,以昂揚姿態為佛山奮力爭當地級市高質量發展領頭羊展現國資國企的擔當作為。
云東海生物港效果圖。/市國資委供圖
彰顯國企擔當
助推城市高質量發展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近年來,市屬國資國企統籌抓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強監管、控風險等工作,持續保持平穩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呈現出規模實力明顯增強、資本布局日趨完善、功能結構持續優化、社會貢獻不斷增強等特點,有力推動了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保障和改善了民生。
國資國企作為支撐城市戰略的重要依靠力量,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市屬國資國企積極承擔全市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累計完成投資800多億元,上繳稅費60多億元。落實到具體行動中,推進實施地鐵二號線、地鐵三號線、一環高速化改造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工程,投資釋放的需求帶動相關產業就業、帶動全社會投資,有力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的順暢運轉。同時,市屬國資國企堅決落實減費讓利政策,切實降低社會運行成本,為市民提供優質安全的供水、供氣、糧食與副食品供應等民生服務。此外,有序推進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和改革遺留問題處理,圓滿完成省下達的6447戶“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任務、24465名退休人員移交社會化管理考核任務以及466戶“僵尸企業”市場化處置任務,切實維護了全市穩定大局。
如果說基礎設施建設是城市發展的“硬實力”,那么,營商環境就是城市的“軟實力”。在優化營商環境上,市國資系統同樣不遺余力。
一方面,市國資系統從履行國資國企監管工作職責入手,不斷完善國資監管體制建設,創新工作舉措,在國資系統努力營造公平公正、便捷高效的營商環境。具體包括明確監管職責邊界,賦予企業更多自主權;建立完善和動態調整權責清單,更好地服務企業改革發展等。
另一方面,強化考核導向,引導公益類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出臺便利化措施,推進便民、便企化服務,為市場主體添活力。以優化水務環境為例,在“獲得用水”便利度上,全面推廣線上服務,構建“網上直辦、全網通辦”,實現紙質“零提交”、辦事“零跑動”。同時,持續降低用水報裝成本,用水辦理環節“零收費”,切實降低客戶用水接入成本。
瞄準改革定位
發揮國資產業引領功能
踏上新征程,迎接新挑戰。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提出的“515”戰略目標,既是藍圖,也是指引。在近日舉行的市國資委黨委傳達學習貫徹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干部大會上,“全面發力、破局闖關,要真改實改,將改革向縱深推進,堅決打贏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攻堅戰”的動員號召擲地有聲。
面對我市國資國企規模實力總體偏小、產業引領作用偏弱、盈利能力整體偏低、創新能力相對不足等問題,市國資系統站在“十四五”的新起點上,明確提出以資本為紐帶、以現代企業制度為準則推動市區兩級國資協同聯動,全方位激發國有企業發展潛力和動能。
按照發展目標,到2025年,力爭實現全市國資系統資產總額超1萬億元,是“十三五”期末的2.3倍,營業收入超3000億元,是“十三五”期末的5.3倍。
要把宏偉藍圖變成生動實踐,落實是關鍵。其中一項關鍵舉措就是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在最新的部署中,市國資系統提出,整合優化區域產業資源與金融資源,搭建2家產業投資平臺,服務重大招商項目落地。
以試點之一的佛山市公用事業控股有限公司為例,它將利用資源優勢籌建佛山產業投資有限公司,作為全市開展招商引資、聚合社會資本、拓展產業空間、助推經濟轉型的運營主體,在協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參與佛山村級工業園改造、推動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以及重大產業項目落地等重大戰略實施中謀劃布局,有力支持佛山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制造業產業高地。
“從中可以看到國資國企的發展定位要從基礎保障向產業引領轉變?!笔袊Y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改革還將以管資本為主推進監管職能轉變,向市產業投資平臺公司授予更多與資本運營相關的出資人權力,推動優化總部職能和管控模式,通過“去行政化”提高企業決策效率,打造“小而強”的企業集團,并制定明確授權放權清單等,有效激發企業活力。
此外,市國資系統還將整合市區要素資源和各類產業基金,圍繞佛山“2+2+4”先進制造業集群設立產業基金,構建“1+N”產業基金群,積極推行“國資引領—項目落地—股權退出—循環發展”的招商模式,實施招投聯動。
不僅如此,市國資系統還將改變土地資源粗放低效利用模式,加強各類土地置換騰挪,破解土地碎片化難題,實現歸宗連片開發,穩步推進國企存量土地資源盤活開發,進而使“沉睡資本”成為市國資系統做強做優做大的“活力源泉”。同時,深度參與園區建設,對照黨代會報告提及的佛山產業空間重構優化相關內容,以佛北戰新產業園等重點區域規劃為主要抓手,積極探索市、區聯合開發建設節能減碳的高端產業園區,高標準打造一批產業特色鮮明、要素高度集聚、輻射帶動有力的現代產業園。
推進制度改革
助力營商環境優化
成事之要,關鍵在人。“三項制度改革”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提出的硬性要求,是市黨代會對國資國企提出的核心要義,也是市屬企業發展壯大的現實需要,目的是激活力、提效率、促發展。
市國資系統提出,到2022年6月底,基本完成市屬企業“三項制度”改革。到2022年年底,利用一年左右時間,實質性落實“三項制度”改革,使隊伍整體素質明顯提升,企業內生動力、創造力和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形成員工崗位靠競爭、干部上下靠業績、收入分配靠貢獻的市場化用人良性機制。
除了用人制度,企業制度改革同樣關鍵。黨代會報告提出,未來五年,佛山務必成為現代企業制度改革領頭羊。而混合所有制改革作為產權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數據顯示,2020年13戶較具代表性的混合所有制企業(約占市屬企業總戶數5%)營業總收入、利潤總額已經分別占市屬企業的67%和66%,反映出混改企業貢獻大、機制活,通過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
對此,市國資系統明確了進一步的改革要求,提出支持市屬企業與央企、省屬、區屬企業及民營企業等各類優勢企業開展合資合作。其中特別提出,要加快協調市、區兩級軌道交通企業橫向聯合、縱向整合和專業化重組,構建交通建設上下游完整產業鏈,全面提升市屬軌道交通企業整體實力,培育戰略引領作用突出、市場競爭力強的市級重點產業平臺。
“不同企業要因勢利導、重點突破,新設混改企業,一開始就要高起點建立全新市場化機制,并使之制度化、常態化。”市國資相關負責人還指出,上市公司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載體,也是資本市場的重要基石,未來將通過IPO、增資擴股、資產重組等方式,繼續支持國有優質資產向上市公司匯聚,優化上市公司的運營質量和產業布局,通過資本市場助力科技創新。與此同時,將探索更加市場化的差異化管控,大力推行授權放權清單化,使差異化管控有章可依、簡明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