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首家資產總額超千億的市屬國企已經誕生。
市屬企業整體呈現逆勢上揚的大幅增長態勢,經營指標增速遠高于珠三角其他主要城市。
五區國資資產總和正快速接近5000億元關口,已達到4615.69億元(據財務快報數據)。
8月8日,佛山市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工作推進會召開,披露市、區兩級國資及8大市屬企業集團的“半年報”業績。截至今年6月底,佛山交通集團資產總額約1077億元,同比增加25.2%,成為佛山首家成功進入“1000億元俱樂部”的市屬國企。
這是佛山深入推進國資國企改革再出發的階段成果之一。去年8月,佛山拉開新一輪的國資國企改革大幕,新組建、重組功能定位明確、主責主業突出的8大市屬企業集團,提出了全市國有企業資產規模邁向億萬的倍增計劃,至今剛好走過一年。
截至6月底,全市國資監管企業資產總額7822.4億元,同比增長17%,一年凈增額超1200億元;營業收入726.6億元,同比增長24.6%;利潤總額18.8億元,同比增長32.7%;凈利潤11.3億元,同比增長35.5%。
隨著體量、規模、效益實現大幅提升,佛山向“萬億國資”目標再進了一步。
8月8日,佛山市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工作推進會召開,披露市、區兩級國資及8大市屬企業集團的“半年報”業績。何帆燕 攝
業績飄紅
首家市屬“千億國企”誕生
業績的飄紅,是佛山市、區兩級國資國企共同努力的成果。
先看市屬企業。
截至6月底,佛山市屬企業資產總額3206.7億元,同比增長18.2%;營業收入377.5億元,同比增長30.6%;利潤總額14億元,同比增長35.8%;凈利潤10.1億元,同比增長46.7%。在國內外經濟形勢不景氣的情況下,整體呈現逆勢上揚的大幅增長態勢,增速遠高于珠三角其他主要城市。
——5家“老”國企守正創新。
佛山交通集團是8大市屬企業集團之一,過去一年,它在高速公路、市政道路、港口碼頭、機場等交通基礎設施及公共交通運輸方面的投資布局動作不斷。如,參股了南沙港四期碼頭,整合港口碼頭資源;為完善基建全產業鏈,戰略入股年施工產值超過百億元的華邦建投集團等。
在佛山交通集團成功進入“1000億元俱樂部”外,佛山地鐵集團正朝“1000億元俱樂部”關口邁進,集團資產總額872.5 億元,同比增長16%。
佛山工貿集團打開了商貿流通業賽道新局面,資產總額首次突破百億關口,達到115.03億元。今年1-6月實現營業收入28.56億元,同比增長1012%,實現利潤總額1.26億元,同比增長70.88%。
同樣利潤增長大幅上揚的還有佛山控股集團(含金控)。它的資產總額達到632.50億元,凈資產211.27億元。1-6月,實現營業收入158.94億元;實現利潤總額10.79億元,同比增長91.95%。
佛山建發集團資產總額首次破400億元,達456億元,同比增長超45%,1-6月營收達127億元,同比增長42%。全市國企在建擬建工業廠房等產業載體超500萬㎡,其中該集團在建擬建的工業廠房近300萬㎡,為制造業當家提供有力空間保障。
——3家“新”國企馬不停蹄。
佛山物資集團正做強做大糧食貿易品牌,糧食貿易觸達全國近20個省份,并實現大宗糧食及食材自主進口零突破,年度糧食貿易量達到60萬噸。
佛山人才集團總資產已達45億元,同比增長61.19%。它構建了人才服務體系,市人才開發公司承接運營的優粵佛山卡平臺服務人才超80萬人次,認定高層次人才16萬余人,促進人才購房超1200億元。
佛山醫藥集團合并資產總額5.12億元、營收4058萬元。它打造的公辦國營養老新標桿佛山市頤養院已經開業,今年上半年收購了佛山市廣山醫藥有限公司,實現集團首個投資并購項目正式落地。
在市屬企業之外,五區國資國企同樣各有千秋,五區國資資產總和正快速接近5000億元關口,截至6月末,已達到4615.69億元(根據財務快報口徑,含鎮街公資企業數據)。
在禪城,區屬國資資產總額約311.9億元,其中區屬運營國有企業資產總額約280億元,較改革前增長33億元,有望提前實現資產總額300億目標。
在南海,區國資系統企業資產總額1862億元,同比增長13.7%。瞄準“一個目標”,南海區明確提出,堅定不移做強做優做大國資國企,力爭今年實現資產規模超2000億元。
在順德,區屬企業資產總額1456億元。營業總收入本年累計23.27億元,利潤總額累計1.41億元。
在高明,納入統計的97家區國資監管企業,資產總額436.46億元,同比增長6.9%。
三水正加快朝著區鎮合力打造千億國資的目標邁進。全區國資資產總額549.35億元,增幅10.26%;其中區國企資產總額221億元,首次跨過200億元關口,同比增幅18%。
8月8日,佛山市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工作推進會召開,披露市、區兩級國資及8大市屬企業集團的“半年報”業績。受訪者供圖
增長動因
改革破冰,投資并購熱情前所未有
站在半年看全年。透視佛山國資“半年報”,不僅是為發現經濟增長的新亮點,更為梳理其背后的增長發力動因,為后半年發力蓄勢。結合過去半年的佛山國資動向,不看發現,“半年報”業績的飄紅,是佛山國資國企迎難而上的結果。
今天的佛山,國資國企對投資并購、招商引資的熱情前所未有。過去一年,佛山國資國企累計拜訪重點企業和重要合作伙伴200多家,洽談對接投資項目超100個,達成投資意向項目47個,計劃投資額225億元。
目前,包括首個百億項目星源材質在內的一批項目已相繼落地,首支百億基金(粵盈基金)一期已完成出資,深度賦能佛山戰新產業發展。還有一批投資并購項目正在緊密洽談和對接中。佛山國資委稱,今年以來洽談和投資的項目數量比前幾年還要多。
與此同時,發揮國資平臺的信用優勢,佛山正加快利用證券市場、債券市場、基金市場等多層次資本市場,多渠道籌措資金蓄勢聚能。
過去一年,僅市屬8大企業集團一共獲得了銀行信貸345筆,總授信額度733.09億元;成功發行各類債券11單,涉及融資總額66.49億元;開展融資租賃業務14筆,涉及融資總額18.38億元;與保險機構合作設立保債計劃18筆,涉及融資總額165億元。
就在此次的推進會上,佛山國資又迎來一批投資合作項目和銀企授信項目集中簽約,計劃投資122億元,授信388億元。
推進會上,佛山國資又迎來一批投資合作項目和銀企授信項目集中簽約,計劃投資122億元,授信388億元。受訪者供圖
看得見的投資并購、融資蓄能動作背后,有“刀口向內”的改革創新作為保障。
自去年8月啟動新一輪改革起,這座城市堅持以“優布局、搭平臺、建機制、組隊伍、促發展”為主線,統籌推進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三項制度改革、企業混改等各項改革,大力開展投資并購、發展工貿產業、拓展建工業務、推進科技創新等各項工作,聚焦公司治理、經營機制、監管體制、權責清單等重點領域,制定修訂20余項制度文件,以制度建設保障企業規范運行。
整個改革工作謀定而后動、環環相扣、一氣呵成,讓國資國企精神面貌煥然一新,企業運轉高效暢順,動力活力愈加充沛,功能定位科學精準,綜合實力日益境增強。
一組數據說明了這一點:過去一年,佛山國資系統推進了31組(次)企業專業化整合,聚焦重點領域加大國有資本投資布局;推動市屬企業集團內設機構壓縮至10個以內、人員不超過60人,打造精干高效企業集團;深化三項制度改革,在6家企業試點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聘用31名職業經理人,累計實施各類型中長期激勵5800多人次,部分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增長近60%、人工成本利潤率增幅達40%,在提質增效上取得新突破。
為了確保各項制度有效執行,佛山更舉辦了“國資大講堂”系列培訓、國企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班,重點打造懂產業、懂政策、懂談判的招商隊伍,成功引進一批高層次高學歷人才到國企關鍵崗位任職。
未來規劃
重點解決大而不強等“三大問題”
“縱向看,我們的成績實屬不易,但橫向看,我們與其他城市的差距依然太大。”佛山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杰表示。
劉杰談到,截止6月底,佛山市屬企業資產總額3207 億元,與廣州、深圳還不能相提并論,甚至與珠海、東莞等周邊城市也不是一個量級,差距還太大。同時,按照任務倒排,佛山市國資國企每年差不多要凈增1000 億元,任務非常重。為推動高質量發展上干出業績、闖出新路,佛山國資還需重點解決好“三大問題”。
一是聚焦不大不強問題深化改革,需要處理好“質”與“量”的關系,推動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二是聚焦形神兼備問題深化改革,把是否促進企業內部治理機制、用人機制、激勵機制等機制層面的轉變作為衡量改革工作的標準;三是聚焦布局結構問題深化改革,更加注重突出主業,把握機遇,更大力度布局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戰新產業及工業貿易業務,為即期投資提供支撐,為長遠發展積蓄功能。
邁向新的一年,佛山國資明確提出:“瞄準一個目標,堅持六個定位,抓好五個更加”的目標和任務,要在服務全局、投資并購、科技創新、工貿發展、深化改革、黨建引領上展現更大作為,同時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加強優秀年輕干部培養使用。
如,在投資并購上,佛山國資國企將積極推行“國資引領-項目落地-股權退出-循環發展”模式,編制實施重點產業精準投資并購目錄圖譜,著力構建政府、專家、市場共同參與的投資項目論證和決策機制;
在科技創新上,探索建立研發費用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用足用好支持科技創新的“工具箱”“政策包”;
在工貿發展上,佛山國資國企積極開展進出口貿易和供應鏈業務,更大力度布局外貿新業態,加快謀劃布局制造業,不斷提高國資國企在制造業領域的競爭力和市場話語權等。
展望未來,佛山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李燦談到了更為具體的內容。他說,接下來,佛山國資將用更大力度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結構,更大力度布局進出口和供應鏈貿易,更大力度布局軌道交通和港口碼頭項目,更大力度深化各層級企業經營機制市場化改革。同時,突出抓好科技創新機制建設,突出抓好創新平臺建設,突出抓好知識產權保護;并支持國有企業高水平“走出去”,開展投資并購和開拓市場,支持企業“高質量”引進來,不斷提高投資決策的科學化水平。
(信息來源:南方Plus客戶端,編輯:市交通集團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