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從大盾構管片堆場掠過,一片片光滑的管片通過運輸車輛從產線上魚貫而出,進入水養池滋養數日后通過龍門吊的特制“大鉗子”整齊有序碼在地面上,等待運輸到項目地拼裝成環,迅速搭建成隧道。
管片堆場俯瞰圖
管片是盾構隧道的主要裝配構件,猶如堅固的“金鐘罩”,為隧道打造一圈保護屏障,承擔著抵抗土層壓力、地下水壓力以及一些特殊荷載的作用。作為隧道的永久襯砌結構,管片密閉相接,環環相扣,為疾速奔馳的列車提供安全空間。
佛山路橋預制構件有限公司(簡稱“預制構件公司”)是佛山交通發展有限公司和中鐵十九局集團第六工程有限公司合資企業。2023年,預制構件公司在三水區樂平鎮賢寮村佛山一環北側打造占地面積215畝的現代化大盾構管片及地鐵管片工廠智能管片工廠,以地鐵管片、盾構管片等裝配式產品作為主要生產產品,年產盾構管片可達24萬立方,承擔了廣花城際、北江引水、珠三角水資源等重點項目的生產任務。
科技賦能,實現管片“智造”
明亮、整潔的生產車間里,工人正按照每個預制構件唯一的“身份證”二維碼所顯示的要求,操控數控點焊機等智能化設備、機器人制作鋼筋籠,然后送往混凝土澆筑、產品養護等,再在成品上噴繪“身份證”二維碼,全過程實現流水線作業、智能化控制。
傳統管片生產車間的數據依賴人工記錄,容易出現遺漏或者錯誤。“預制構件公司緊跟時代發展趨勢,對管片生產工序進行了改革創新。我們的智慧管理系統能直接操控物料料倉、鋼筋加工、管片流水線、蒸養窯、水養池、堆場、門禁通道、地磅、攪拌站等不同應用場景,實現生產全過程信息化管理,讓每個工序的進度及品質直觀可視,避免管理疏漏,提升工作效能。”公司總經理高德欣介紹道。據統計,目前全廠智能化率達86%,工作效率提高了12%,生產的管片合格率100%,優良率超過99%。
管片生產工藝流程圖
作為地鐵隧道的永久襯砌結構盾構管片通常采用高墻抗滲混凝土澆注而成,工序十分復雜。從鋼筋籠加工、混凝土澆注再到蒸養、水養,等待管片強度不斷生長,一道工序都不能少。
目前,預制構件公司大盾構管片及地鐵管片工廠管片養護區共設置14個管片混凝土水養池,占地面積約4500㎡,雙層存放,滿足7d水養條件。水養池采用自動水循環控制系統,通過感應器對每個水養池內水位監測進行檢測,根據水位情況自動補水、排水,實現智能自動控制,提高管片養護質量,同時定期對水養池內養護用水進行檢測,確保養護用水滿足要求。
管片廠生產線
管片水養池
繼承匠心,專注每一個產品的工藝品質
對于地鐵、水資源項目等這類的地下“巨龍”工程來說,每一片管片的質量都至關重要,不容有一絲馬虎。
在管片廠管片存儲區域,每一片管片上都張貼一張二維碼,手機掃碼就能查閱它們的類型、生產日期和質檢信息等,既能方便拼裝,也為日后的質量追溯提供依據。
為了提升管片生產質量,公司全面落實質量管理工作,注重調和影響質量的六大方面因素“人、機、料、法、環、測”,切實做到各個環節節奏一致,質量把控標準一致。
在預制構件生產過程中,安全生產管理人員連同物資、設備管理人員堅守在生產車間一線,實時管控T梁、箱梁、蓋梁、預應力疊合板等各種路橋軌道構件生產狀況。在成品落地時也不松懈,質檢人員仔細用設備精準測量角度及尺寸,做好成品檢測和養護,確保按時保質完成交付。
水資源項目吊梁現場
科技引領,創新驅動
對標行業先進,大興科研創新已然成為裝配式產業轉型升級的“制勝法寶”。在調研國內各智能化裝備產業的基礎上,預制構件公司引進了自動化機器人及MES(制造執行系統),同時融合了ERP、WMS的系統功能,有效規避了傳統生產模式的一些弊端。
三水大橋斜拉索更換項目現場
自成立以來,公司先后被認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廣東省專精特新技術企業、廣東省高品質預制構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佛山市高品質預制構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落實科技立企、創新興企的戰略目標,公司成立科研創新團隊,共取得35項國家專利。同時,公司聯合廣州軌道交通產業聯盟,加大對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的科研創新。
在經濟新常態環境下,預制構件公司秉承高質量發展鑄就百年企業的經營理念,堅持以科研創新打破舊態僵局,堅定執行行業標準化作業,堅信交通綠色建筑是行業內的未來趨勢,預制構件公司有信心能走在該領域的最前沿,助力粵港澳大灣區交通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