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制菜”的風吹到了佛山交通建造界。
“我們的智能建造基地相當于一個大型實驗室,用設備和科技生產出品質穩定的預制構件,讓交通建造也能像拼積木一樣。”1月3日,在佛山交通集團智能建造基地落成儀式上,企業負責人向與會嘉賓介紹說。
佛山交通集團智能建造基地落成儀式。
這是目前佛山市規模最大、生產技術最先進的預制構件生產基地,將服務于公路、鐵路、地鐵、水利、電力等各類交通裝配式智能建造產品生產與研發。
佛山交通集團智能建造基地位于三水區樂平鎮,占地215畝,配有國內領先的自動化管片生產流水線,在鋼筋加工、模具清理、脫模劑噴涂、混凝土收面等關鍵工序采用全自動工業生產機器,實現了智能制造規范化、標準化。
佛山交通集團智能建造基地位于三水區樂平鎮。
“這是鋼筋半成品加工流水線,我們整合了國內頂尖全自動數控加工設備,設計了新的加工模式,實現自動傳輸及下料,設備聯動、流水化作業,單班最大加工能力120噸,提高加工效率1.5倍。”上述負責人介紹,鋼筋原材通過自動上料系統輸送到數控切斷機裁切,機器抓手碼放成垛,傳送裝置自動輸送到各二次加工工位,通過自動送料小車將半成品輸送至鋼筋籠制作流水線,實現了半成品加工與鋼筋籠制作兩條流水線間“直通車”的轉運方式。
基地配有國內領先的自動化管片生產流水線。
在傳統的建造工藝中,路橋建造需要在施工現場搭設大量支架,安全風險高、對交通影響大;建造效率低,施工周期長;粉塵、泥漿、噪聲等對環境影響也大。而在基地加工好構件、配件,在施工現場完成拼裝,效率高而且綠色環保。
“在廠內預制好箱梁、管廊等各種部件,再運到現場組合裝配,就像‘搭積木’一樣。”佛山交通集團相關負責人將智能建造基地比作“工程樂高”的生產基地。
“智能建造基地也將成為集團在交通裝配式建造領域上的‘航空母艦’。”佛山市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楊中表示,接下來將通過與高校、科研院所等深度合作,引進、培育一批高素質的研發人才,不斷強化科研攻關與技術轉化,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和建筑機器人等新型建造方式,努力在交通裝配式建造領域取得更多成果,為客戶提供更優質、更高效的服務。
當天,活動現場還舉行交通裝配式建造行業學術分享會。廣州軌道交通盾構技術研究所所長、廣州地鐵集團教授級高工、北京盾構工程協會副理事長鐘長平以《粵港澳大灣區超大直徑盾構創新與展望》為題進行分享。